English

修筑强国之路

1999-10-25 来源:光明日报 郑平良 我有话说

昂首是春,俯首是秋。一转眼,已进入不惑之年;月圆是画,月缺是诗,没想到今生与路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
在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之际,我呱呱坠地,来到人间。从小学开始,我就开始了解路、认识路、比较路,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,“世界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,也便成了路”。当时虽然一知半解,但暑期砍柴,当挑着沉重的担子翻山越岭,颤抖的腿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地跋涉时,便有了切肤之痛:要是在平原,要是有宽阔的大路和汽车……

1978年,当共和国拉开改革开放序幕之际,我也走出大别山路,当了一名逢山开路、遇水架桥的铁道兵,开始了自己的人生之路。

新兵连的训练是紧张的,但紧张之余,学到的却是大量关于路的知识。我国虽然地大物博,但从1876年到1949年,70多年中只修铁路两万多公里,而能够使用的仅有一万多公里。孙中山先生对铁路情有独钟,他提出:“交通是实业之母”,“铁路是交通之母”,在辞去临时大总统后,居然就任了全国铁路督办,提出10年修建16万公里的大铁路计划。作为一名铁道兵,我们就是要实现先人的梦想,修筑强国之路,加快我国铁路建设的步伐。

记得下到连队新修的第一条铁路,是襄渝线,当时正值收尾配套,“只打了一个擦边球”。继而是兖石、大秦、丰准、神朔、宝中、京九、南昆。山,越爬越高,路,越修越长。一转眼,二十年过去了,我们也亲手在祖国的版图上,留下了8条铁路干线。每一条线,都留下了我们跋涉者的足迹,每一段路,都洒下了我们辛勤的汗水。一粒道碴,也许就是筑路人一个生活的片断,一根枕木,也许就有一串难忘的故事:十堰市原本是一个小山村,因为有了襄渝线,如今成为百里车城;攀枝花原来一名不闻,因为有了成昆线,如今也成为钢铁都市。作为一名铁路建设者,现在我们可以欣喜地宣告:祖国铁路在“九五”末将达7万公里。

路,预示着前进;路,意味着延伸;一部修路史,也是人类文明的最好展示。记得我们刚到老连队,常用的工具是钢钎、铁锤、铁锹、铁镐,体力劳动强度大。可如今,打隧道用的是四臂液压钻孔台车、由微机控制的TBM全断面掘进机;架桥讲究的是悬灌、斜拉、大跨。以前人工百米月成洞,要费老辈子劲,如今月成洞三五百米,已不算是什么稀奇。

八十年代国家百万大裁军,我们铁道兵集体“兵改工”并入了铁道部,我们这一辈子将以修路为业、与建设为伍了。这些年,我亲眼目睹了我们铁十一局的发展变化,感到异常振奋,年产值比当兵时增长20多倍,企业实力强劲增长,综合评比名列全国建筑行业500强前30名。目前除正在参与建设的西康、内昆、神延、秦沈等8条铁路外,还角逐机场、码头、电站、高速公路、高层建筑等领域。

在历史的长河中,20年虽然不长,但也不短,从毛头小伙到人到中年,从满头青丝到夹杂白发,我们风雨同舟,与共和国同行,正一步步实践着多少仁人志士的强国之梦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